【戶外咖】別成就失去山林的孩子!

【戶外咖】別成就失去山林的孩子!

 

 

「我喜歡在屋裡玩,因為那裡總是有插座。」

─〈失去山林的孩子〉

(Last Child in the Woods: 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-Deficit Disorder)

作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從此開始關注自然與孩子的關係,

結果發現,我們鼓勵孩子走出戶外,卻總是透過媒體或是言語告知他們:戶外很危險。

當我們聽到日本的熊出沒、德國的狼重新出現在森林,第一個想法是什麼?

 

如果我們無法真心地喜愛大自然,終將失去他們。

 

你和孩子共同發出戶外教育宣言了嗎?

 

讓小孩走出教室,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顯學了,

從最早2004年聯合國就呼籲「教室外推動永續教育」,美國更是通過No Child Left Inside法案,

台灣則是在2014年發表了「戶外教育宣言」,正在推動「戶外教育法」。

 

但是真正的戶外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?

 

當然,走出戶外絕對是第一步,可是一起走出戶外就是戶外教育了嗎?

 

 

如果心中有疑惑,不妨跟我念一遍戶外教育宣言吧:

 

  1. 我們要找回想像力!

 

家長和孩子一起走出戶外,想讓孩子對於戶外有更深的認識,就必須找回想像力!

戶外咖家長勢必得要具有基礎的戶外知識,但這些知識必須適時地用想像力包裝。

 

〈失去山林的孩子〉一書舉了一個例子:

「為什麼樹林看不到大型動物?」

「因為他們有超能力。」

再補充了「他們能在很遠的地方聽到我們的聲音、聞到我們的氣味。」

 

或者是看到松鼠的時候,一起想想牠再忙些什麼。

 

戶外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找回想像力。

 

 

  1. 我要認真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感覺到!

 

一位爸爸回應道:「我不確定我是否完全聽懂了妳的意思。但是我的女兒們喜歡滿月、美麗的落日或者花朵。她們喜歡樹木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其他自然的東西。」

一位母親搖搖頭,說:「確實,他們會注意一些小東西,但是他們心不在焉。」

 

戶外教育不見得得刺激或是有娛樂性,而是必須教他們去感覺,

無論是樹葉的晃動、陽光、水的流動、螞蟻、小鳥跳動、燕子築巢,

露營、野餐或是逛街的時候,指導他們去觀察,就是戶外教育的一大步!

 

 

  1. 我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!

 

自古到今,我們很喜歡和大自然對抗,常常用征服的口吻說出:「人定勝天」,

在遇到大自然的活動時,喜歡使用「征服」、「超越」、「對抗」等字詞,

然而,卻忘記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。

 


當身處大自然中,讓自己靜下心來,學習感到被治癒和與其互動的雀躍感,

在大自然的呼吸中,找到想要的杳然一身或活潑熱鬧吧!

 

 

 

 

在戶外的時候,不如告訴孩子:不要恐懼,我們身在大自然其中。

 

你可能還想閱讀:

【戶外咖】走出戶外是需要練習的

【戶外咖】室內的戶外咖

【戶外咖】大推!讓您露營更有感觸的十大自然系好書!(下)